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風華再現的歷史古道 --能高越嶺道

  早期的社會,路全然是走出來的,先人篳路藍縷,不畏艱辛與危險,以漫長的歲月踩踏出一條條精彩的歷史古道,每一條都值得愛山者親臨踏訪,但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能高越嶺道。


悲壯的古道歷史
      台灣有許多古道和原住民的生活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開始通常是部落社群之間的往來道路,爾後外來政權為了掌控原住民的勢力,並作為深入山區獲取自然資源的路徑,步道就不再只是生活需求的功能,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有不同的變化,例如日據時期日本人修築的警備道,就是為了掌控原住民部落,同時利用原住民進入山區開發豐富的森林資源,對原住民文化與生活造成極大的衝擊,當時發生多起抗爭事件,故事的場景就發生在這些古道上。
      電影「賽德克.巴萊」,賽德克族霧社群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部落青年突擊日警,發生了慘烈的霧社事件,兩方對抗廝殺的地點就位於能高越嶺道上,他們利用對山區地勢熟悉的優勢,以寡敵眾讓日軍吃足苦頭,後來雖敗於毒氣與糧食不足,但莫那.魯道藏身山林自縊,遺體在三年後才被發生,更增這條古道的神祕性。
  越嶺道位於中央山脈軸心,最早是由泰雅族賽德克亞族廬山部落的巴雷巴奧群所開發。日本人於西元1917年開始興建警備道,橫跨南投縣仁愛鄉到花蓮秀林鄉,總里程數將近80公里。警備道完工後成為重要的東西橫貫道路,也是熱門的高山健行路線,日軍在步道上設置多處駐在所,有5個主要宿泊所,除了配置警力,還提供登山者休息住宿,其中尤以檜木建造的「能高駐在所」最負盛名,是一棟雅緻豪華的日式房屋,可容納上百人,而有「能高檜木御殿」之稱,可惜已毀於霧社事件中。
寂靜中的光明路線
  霧社事件後,能高越嶺道漸漸恢復平靜,日本人著手建立東西聯絡輸電線。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延續日人所遺留的輸電工程基礎,重新架設花蓮銅門到南投萬大的東西向輸電線,使得能高越嶺道多了一項功能,成為臺灣電力公司巡視電塔和人員往返的主要道路。50年代政府為了興建水力發電廠,循著木瓜溪北岸向上游開闢,將原本的步道直接拓寬成道路,也有部分被土石掩埋,現今僅剩從南投屯原到花蓮奇萊登山口的27公里。
  能高越嶺道雖然一直維持著保線路和登山道的功能,但沿途的駐在所和道路設施逐漸荒蕪,直到近幾年才由政府規劃為國家級步道,歷經多年的路線整修,設置解說牌,進行人文史蹟和生態資源的調查,重現這條歷史景觀道路的風華,啟動這條步道的時代新風貌,讓我們得以一探有著豐富人文歷史的古道。
生態豐富的景觀步道
  能高越嶺道穿越中央山脈,通過奇萊連峰與能高連峰,蜿蜒在連綿群峰之中,全線約90%的步道穿越「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森林分佈從中海拔的櫟林帶到高海拔的冷杉林帶和高山草原。由於近年來東段的路線崩塌嚴重,不易通行,而西段路況平緩,景致優美,多數登山客從霧社驅車至屯原啟登,從登山口到天池順登南華山,或至天池山莊原路折返,行程兩天一夜即可完成,是台灣所有越嶺道中最平易近人的路線。
  步道從約2000公尺的中海拔到3000公尺的高海拔,一路緩升穿越不同的森林林帶,根據調查,維管束植物種類將近800種,其中223種是特有種植物。保育類動物如水鹿、台灣山羌、台灣山羊、台灣獼猴也活躍於山林之間。
  由屯原登口到天池的14公里路程,沿途歷史遺跡和自然美景輪番上場,最先經過台電72號電塔東西向輸電塔,高聳豎立在山頂上,電塔下方為富士見駐在所遺址,尚可見到夯土牆與石砌圍牆遺跡。
  行至4.9K處,即抵達第一個休憩據點--雲海保線所,原為尾上駐在所,現為台電維護輸電線的基地。此處海拔2,386公尺展望良好,晨昏之際雲海翻騰,故取名為雲海。山友通常會選擇在此紮營,清晨觀賞氣勢不凡的雲海,在晨光中啟程前往目的地。
  繼續前行不久就見到一片白木林的美景,這裏原本是蓊鬱的二葉松和台灣鐵杉林,西元1,980年初的一場森林火災,讓林木成片死亡,僅留二葉松和台灣鐵杉的軀幹傲然聳立箭竹草坡上。
  步道上有多處歷史遺蹟,雖然駐在所大多已頹圮,有些仍保有建物的盤基或是先民生活遺址。位於松原駐在所附近有處木炭窯,這是先民用來燒製木炭,以便烹煮取暖之用,石砌造型仍保持相當完整,藉此可窺見當時的生活型態。
  從松原到三疊瀑布一帶已進入鐵杉、雲杉林帶,這兩種植物樹型優雅、姿態萬千,時而雲霧湧現飄散,行走其間彷如走入國畫之中,讓人留連忘返。雲霧散去後展望遼闊,可眺望卡爾賀山、能高主峰等群峰綿延天際。
  行至三德吊橋時,幾乎每個人都會驚嘆一聲,因為能高瀑布就在前方,瀑布落差200公尺,自高崖下瀉至中斷分岐,有如夫妻並肩而立,所以又稱<夫妻瀧>,磅礡的氣勢被山客譽為高山第一瀑。

  觀賞瀑布是步道之旅的高潮戲,再往前一些就是天池山莊,海拔已來到2,860公尺,這裡就是能高駐在所的位置,也是古道的中繼處,山莊幾經祝融與改建,林務局目現正以綠建築方式進行整建,未來將可提供山友舒適的住宿空間。
  距天池山莊1公里左右的天池,海拔約3,000公尺,是登山客必訪的勝景,在柔和起伏的箭竹坡中,一窪碧潭倒映著群山美景,晨昏之際霞光映照下更是美如仙境。
 從天池山莊續行來到位於中央山脈主脊的能高鞍部,遼闊的草原上向東可展望連綿疊翠的木瓜溪流域山巒,天氣好時可展望太平洋海景,西邊是濁水溪上游支流之一塔羅溪,這裏也是欣賞日出雲海的極佳地點。
  這一條充滿人文歷史的步道,除了動人的歷史故事之外,壯麗的山容和豐富的自然生態同樣不凡,沿途所見的雄奇山景、巨木蒼勁的原始森林、斷崖峭壁上的飛瀑流泉、崩崖峽谷、遼闊草原,以及變化莫測的雲海流轉,如今仍經常出現在腦海中,呼喚我再次的登臨。


步道基本資料
  • 步道位置:南投縣仁愛鄉、花蓮縣秀林鄉
  • 步道長度:27公里
  • 健行難度:爬升高度從18602860公尺,坡緩易行。
  • 首選景觀:歷史事蹟、日警駐在所遺址、雲海保線所、光被八表紀念碑、能高瀑布、天池、白木林、鐵杉林、冷杉林、雲海雪景
  • 交通指南:
由西側進入之遊客,自霧峰系統交流道接國道6號往東,開到國道6號的盡頭,接臺14線往霧社方向,經霧社、廬山,轉屯原產業道路至屯原登山口。由東側進入之遊客,多經花蓮,由臺9線轉臺14線,接臺電拓建道至登山口,但現在路況仍不好,建議由西段進入較佳。
  • 入山申請前往能高越道需辦理入山證,請上內政部警政署網站http://eli.npa.gov.tw/E7WebO/index02.jsp查詢申辦方式、所需資料及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