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承載著歷史的印記,演繹當世的悲歡離合,或多或少,上演過時代悲劇,留下一些供後人憑弔的故事,但這裡的故事或許太過悲悽,以致似乎被刻意遺忘了!
滑一跤入山禮
步道之旅出發前總會做些準備工作;蒐集文獻、了解路況、評估安全性,對於這條步道,心理有數是要帶著謙遜謹慎的心前往的。
進入新北市坪林鄉,由茶葉博物館出發循水德產業道路至乾元宮,鄉間小路迂迴八公里來到山中這間不算小的廟堂,廟堂前一位老太太正在整理自家的農產品,我趨前請安問路,她指指廁所旁的階梯,問我就一個人上山呀?不太好吧!我說:沒關係,常一個人爬山,會注意安全的。她沒再多說甚麼,逕至做她的事。
入口簡單的木牌指著<湖桶古道>,石階路向上一小段路,可遼望附近的山林茶園,轉個彎馬上進入樹林中的步道,望眼一片幽森,心想來此打擾先禮敬一下吧!於是彎腰鞠躬說明來意,小心翼翼的拾階而行,沒想到走沒幾步,還是一個踉蹌滑了一跤,屁股重重跌坐地上,好一會才站得起來。
莫非真的不歡迎我這個外來者?但既來之則安之,我還是無所畏的前行。今天是假日、又是陽光普照的天氣,剛剛停車場停放一些車子,登山客也是有的,若真有靈奇,倒想見識看看。
茂林山徑多掩映
或許本著正氣而來,接著一路也平安無事。步道並不熱門,路徑幾被林下植物盤踞,我所擔憂的是葉片上伺機而動的水蛭,這惱人的小動物雖然無害,但無聲無息的吸附在皮膚上,總是讓人心毛毛的。
步道沿途綠蔭遮天、舒爽宜人,途經一處小溪澗、苔綠溪石、水清見底,大樹下正好歇息欣賞四周的風光。茂密的樹林,樹幹上著生各式蕨類,與北台灣潮濕的闊葉林並無二致,樹林裡蟬鳴鳥叫顯見這裡豐富的生態,看不出這裡曾有熙來攘往的村莊,歷史已經走遠,而自然生息的力量太快速,不消幾年,已拆了舞台、換了背景,若不是近年來興起古道整修的風氣,恐怕終將為人所遺忘。
約莫走了一小時,來到湖桶村遺址處,略具斜度的平台,周遭是竹林及當年日人所種植的樟樹,放眼四周仍可看到古厝的基址、石牆等。下方處有一間後人立的迷你型義民爺廟,幾塊石碑上記述著湖桶村事件的始末,藉此憑弔先人慘烈的事蹟。
在北宜公路尚未闢建之時,位於新北市坪林鄉的胡桶村是連接宜蘭及台北縣石碇往來的中途站,對外聯絡的山徑在日據時代是重要的「保甲路」(10戶為甲、10甲為一保)。胡桶地區不但是商業聚集地,且有多家旅店、飲食店、雜貨店,熱鬧一時,是坪林地區的繁華中心,但為何如今荒煙蔓草、杳無人跡呢?
故事是這麼流傳的;日本佔據台灣後,反日事件不斷,抗日份子流竄各地躲藏,日本人聽說湖桶村一帶有抗日份子藏匿,1897年11月下旬,趁著當地廟會慶典之餘,以村民舉行抗日活動為由,派遣大批軍警上山圍剿,當地村民三百餘人與食客一夕間全遭殺害,無一倖存,隨後家眷前往古道尋找親人,才發現遍地屍首,眾多屍首連埋十三溝渠,繁華的村落在一夕之間人亡村毀。
聞之心驚動魄的「湖桶村事件」,為何不見任何文獻的記載呢?推測是日人在事後封鎖當地,對外也隱匿資訊,加上死亡人數眾多,當地又常傳有冤魂鬼怪現象,害怕之餘也噤聲不談,久而久之,地荒了,民眾也逐漸淡忘。不過也有人考察推測,此一事件可能是以訛傳訛,誇大不實。到底事件的真相為何? 我想大部份的登山客並不在意,傳奇故事只是增添尋幽的話題,史實就留待學家繼續研究吧!
茶鄉風光 引人入勝
探訪胡桶古道,沿途的茶園風光與溪流美景可視為整體的步道旅遊路線。自從北宜高速公路開通後,北宜公路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潛後,變身為生態旅遊的勝地。北勢溪、金瓜寮溪蜿蜒而過,切割出許多美麗的深潭溪谷,使得坪林鄉的山光水色和人文風情更為純淨。
由步道入口至湖桶村遺址並不遠,若時間許可,亦可順登附近的梳妝樓、梳妝頂、建牌崙、東坑山等山峰,一日之旅游刃有餘。
步道旅行小幫手
- 步道位置:新北市坪林鄉
- 步道長度:步道入口至湖桶村遺址僅約2公里。
- 健行難度:土石路易行
· 首選景觀:湖桶村遺址
· 交通指南:北宜公路至坪林鄉茶葉博物館,走水德產業道路至乾元宮,路程八公里,開車約二十分鐘,步道入口位於乾元宮左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