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1日 星期日

重回紐西蘭

時間的感覺還停留在姑姑送我到機場,在高速公路上對我重複的說著:「有什麼問題要打電話回來,最重要的就是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那一天陽光燦爛,台北的天空藍天白雲。
然後是飛機上乾燥到似乎要抽乾身上的每一滴水份,呼吸困難的彷彿那個密閉的空間是外太空,我忍耐的等待一口新鮮的空氣。
桂芬來接我去她家住,一靠上床便是恍恍惚惚的發著五天的高燒,躺在床上倔強的不吃藥,體內正在打一場戰,我想讓病毒盡情肆虐,放任自己的細胞獨自奮戰,相信自己可以打贏這場身體的小戰爭,但是體溫器的數字仍然是高高低低,咳嗽、打噴嚏、淚眼、流鼻水輪番上陣,終於還是在第六天喝下了給小朋友準備的退燒藥水,第七天服下了三顆服冒錠,就像一場不相上下的戰爭僵持多日後,一方的援兵到來,勝負立見。燒退了,我離開纏綿多日的眠床,也離開了很台灣味的桂芬家,正式要踏入新的旅程;和一個男人開始New Land的生活。

Michael和他的朋友Bill來機場接我,回到離開一年多的基督城,坐在車上瀏覽街景,又有時間錯亂的感覺,不是上星期還騎著腳踏車在Hagley公園的湖邊游蕩嗎?那再上星期呢?端坐在窗前看著飄飄的風雪覆蓋山丘是在何處何時呢?
再往前推想?舉杯向親友敬酒,訂婚喜宴上是二十幾年未見的親戚,鬢髮全白,幾乎不識/開往基隆和萬華的電車上,廣播機械聲音在每一站催促著乘客上下車,我睡睡醒醒的等待到站/交通部前參加一場熱鬧的抗議遊行,萊卡完全不受喧鬧的叫陣,安然的把頭靠在我的大腿上睡著,隱隱打呼著/倚窗而望,飛機加速飛離桃園機場,我閉目等待感受起飛那一瞬間離開地面的自由/闃黑的夜裡獨坐在阿里磅農場的農舍門前趕寫未完成的研究案,拉都西氏赤蛙悶悶的傳來他也孤單的獨白/感恩會上,他離開前又走向我說了一聲:「回來時,讓我知道!」/…….,種種的影像與聲音或遠或近、層層疊疊的散落混雜在記憶的迴廊,分不清先後遠近,我常常在時間的感覺中迷失方向。

晚餐桌上,Bill準備了烤雞、沙拉、茄汁雞塊,三個男人和我舉杯說”cheers”,男人的話題繞著能源、經濟、政治打轉,我試著搭上幾句,耳朵卻漸漸關閉了,我想我還要好長一段時間才能習慣所有的不適應,不過我其實早習慣不適應,即使在台灣不也一樣,朋友們總說我很勇敢,我想起一句話:「天使不敢走的路,傻子一步就跨過去了」,我就是個傻子不是嗎? 當傻子沒什麼不好,這世界太多聰明人了!
落地窗外燈光閃爍,月光照耀海面上,我呆望著,心想新生活要有什麼新態度去面對呢?我決定落實新生活原則;好好吃飯、好好走路、好好讀書、好好說話、好好睡覺,當然還要好好看風景,其他的就奉行傻子生活原則--以後再說吧!

2008年12月20日 星期六

向山走去~紐西蘭國家公園之旅

攤開世界地圖,熱愛旅遊的人眼光不時在經緯度中搜尋著一個目標,依據自己的喜好、心性和想像定位出一個方向和地點,然後整裝出發,實現夢想。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想要有次壯遊吧!過去一年,筆者利用在紐西蘭遊學的時間,規劃踏訪紐西蘭十四個國家公園,以步道旅行為目標,希望能實踐一次小小的人生冒險紀錄。於是抱著策馬入林的心情,使用各式交通工具,包括搭飛機、乘船、坐車、自行開車,當然更多時候是用雙腳走路,隨著地圖上螢光筆畫出的一條條美麗的曲線,完成了一次國家公園步道的完美旅行。
紐西蘭位於偏遠的南半球,素有活的地理教室之稱,國土面積中有百分之三十屬國家的保育管理單位,掌管國家公園、保護區和為數眾多的森林,其地理地形之多樣性令人驚嘆,特殊的有冰川、峽灣、活火山、地熱、噴泉、涵洞、奇岩、曲岸等等,單單冰川即有三百餘條,南島西南一帶包含四個國家公園尤為精彩,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的面積竟佔了國家土地的十分之一,而紐國政府也知道善用自己的國土資源,一方面投入大量資源保護自然環境,另一方面以完善的觀光旅遊服務設施吸引無數國際旅人飛越萬里前來參訪,國家公園更是愛好自然者鎖定的目標。
十四個國家公園各具特色,四座位於北島,其餘位屬南島。本文將簡介數座最具特色和易於到達的國家公園和各位讀者分享,無論是結伴而遊或獨自前往,這幾座國家公園都能帶給你耳目一新,此生難忘的旅行經驗,別忘了,電影魔戒和納尼亞傳奇的中土世界就是取景於此地的。

同戈瑞拉國家公園        
紐西蘭最早成立的國家公園,也是世界第四個成立的國家公園,已列為世界遺產保留地,其特色是數座仍為活躍的活火山,最高峰同戈瑞拉山(Mt Tongariro)不僅是原住民毛利人的聖山,該區域也保存著珍貴的毛利文化。而這座公園成立的背後有段頗為感人的歷程,為這處國家公園增添更具深意的成立價值。
話說十九世紀中期,歐洲人已經大量移民到紐西蘭,原住民族毛利人面臨其他種族的入侵,不僅其文化受到衝擊,土地也漸漸被割裂,當時的最高首長侯若那庫(Horonuku)酋長憂心土地與文化即將消失,於是做了一個明智又神聖的歷史性決定,於1887年將同戈瑞拉山獻給國家,使其成立第一座國家公園永遠保存這塊聖地,經過百餘年之後傲然屹立於平原上的同戈瑞拉山證明了他的睿智遠見,一如他的雕像永遠受人景仰。
該國家公園最富盛名的旅遊方式是走一趟同戈瑞拉越嶺健行(Tongariro Crossing Track),由平地爬升至近兩千公尺的火山口,前三分之一的路程上坡較為辛苦,之後登高遠望,視野遼闊,火山地形、湖泊、地熱、平原,盡收眼底。一年四季風光多變,若是冬季前往,冰雪覆蓋山頭,火山口的湖水結冰,行走於其上的經驗足以讓你忘卻一路的辛苦,提醒各位,這個季節必須由專業的領隊帶隊,穿上完備的裝備始能體驗一趟神奇的穿越火山口之旅。

亞伯塔斯曼國家公園
1642年,荷蘭人亞伯塔斯曼(Abel Tasman)在南島北端的黃金海岸停泊下錨,這位首次發現紐西蘭的歐洲人從此名留歷史。紀念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以其名命名山川地名,三百多年後,他的名字遍布該國,最響叮噹的地點就是這座迷你的海灣國家公園。
亞伯塔斯曼國家公園是紐西蘭最小的國家公園,麻雀雖小卻是可愛迷人,由南島的小鎮尼爾生趨車一個小時即可到達,想要暢遊該區的優美風光,最好的方式就是走一趟沿岸的步道,一路穿梭在翠綠的森林與碧藍的沙灘上。這條國家步道綿延數十公里,若是時間有限,可以預定不同路段的遊艇之旅,先搭船到某一海灣下船,和船家說好時間和地點在另一海灣會面,就可悠遊在藍與綠交織的純然色彩中,感受南太平洋美如仙境的幽靜。
另外一項旅遊活動是夏季不可錯過的海岸泛舟,可乘單人或多人的獨木舟慢慢滑過清澈多彩的海灣,調皮的海豚有時也會好奇的過來打招呼,讓你直想跳入海中與他們共游。這裡也是許多海鳥棲息的場所,成群的佔據崖石一角,與我們這群遠來之客遙遙相望。

西地國家公園
攤開紐西蘭地圖,南島大多數的國家公園是從西北方順著西海岸一個個連接到南方的史都華島,其中最具特色的當屬以冰川見長的西地國家公園(Wetland N P)以及以峽灣聞名的峽灣國家公園。西地國家公園中最具代表性的兩條冰川是福克斯(Fox)和法蘭約瑟夫冰川(Franz Josph),幾乎是南島旅遊必到之處,特殊的地理景觀令人望之讚嘆。來此不妨參加趟冰川之旅,體驗穿越藍色冰宮的絕美感受。由於近幾年氣候變遷的快速,冰川消退的情況日益嚴重,此地正是見識地理活動的最好場所。
距離西地國家公園北方不遠的葩葩羅亞國家公園(Paparoa National Park)以特殊的海岸地形見長,不妨列入旅遊路線。普拿凱基(Punakaiki)的煎餅岩風景區可觀賞到崎嶇多變的風化岩地形,除了名聞遐邇的形似煎餅的奇岩之外,海水高潮期可以觀賞到由岩層縫細激發而出的噴水,洶湧的噴氣聲之後剎時形成一道彩虹,總是令在場的遊客驚呼連連。
峽灣國家公園
峽灣(Fiordland)國家公園是紐西蘭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以浩瀚的峽灣地形列入世界遺產保護區,其中最富盛名的當屬米佛峽灣(Milford Sound)和道哲佛峽灣(Doubtful Sound),由於地形的崎嶇險峻,人煙罕至,因此保留著原始的自然生態。該區域蘊育著數目可觀的特有種生物,也是稀有物種保留的重要棲地。
飽覽峽灣國家公園的美景有兩種方式,其一是搭乘遊艇盡賞壯闊的峽灣景觀,峽谷兩旁是峭壁絕崖,豐美的瀑布流洩於群山之間,更增此地的靈秀之氣,彷彿初入一片亙古以來未曾改變的原始之地。
喜歡登山健行的朋友,園區內有數條經典步道可以挑戰一下自己的體力;如米佛步道、魯本特步道、凱佩勒步道等,走一趟三天兩夜的步道可以深入森林、河流、湖泊、草原、高山等奇美的自然美景中。為登山客設置的山屋設備齊全舒適,因此吸引許多國際人士千里而來,據說熱門山屋在半年前就會被預約一空了。

庫克山國家公園
這座國家公園正是以全國最高峰庫克山(Mount Cook(3753公尺命名之,園區內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多達十九座,百分之四十的面積覆蓋著冰川,是座名符其實的山岳型國家公園,也是愛山者必來朝拜之處。紐西蘭人愛德蒙.希勒瑞爵士即是以庫克山為訓練基地,於19??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成為首位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名人,而今不僅在園區內豎立著他的雕像,紐西蘭的鈔票上也可看到他的英姿,可見紐國人對他的尊崇。
庫克山雖難登頂,不過別以為只有登山客可以親近它,事實上一般遊客很容易就近觀賞它壯麗的容顏,從山腳下的遊客中心循著步道前往,行經草原、越過河流、循著冰川,無論你在哪個角度,庫克山總是或遠或近的展示他巍巍的山貌,像塊魔石般的吸引所有人的目光朝他走去。
除了終年白雪覆頂的高山景觀之外,夏日野花盛開,金鳳花、高山雛菊、百合花等恃放草原,徜徉在遼闊的曠野,近賞野花,遠望群山,絕對是視覺與心靈的極佳饗宴。


山的回報
以觀光事業為經濟發展要務的紐西蘭,懂得善用本身的國土資源,同時堅持以環境為重的環保政策,雖然位處偏遠的南太平洋,卻能在經濟與環保兩者間取得平衡,並在國際的舞台上獲得眾人的讚賞。近年來更是成為許多國際青年前來學習語言與探索自我的新天地。筆者在旅途中所遇到的旅人無論男女老少,神態總是神采奕奕,而親切的紐西蘭人回應給我的也是親切的笑容和友善的問候。我想美麗的環境自然會培養出和善的文化個性吧!
回顧這次的國家公園之旅,彷如翻看一頁頁精彩的圖片故事,壯麗的風光搭配一則則溫馨的故事插曲,間或一些狀況外的艱辛歷程,為每一段旅程寫下了難以忘懷的故事集。而這次的小壯遊不僅是旅遊技巧的磨練,也在獨自一步步向山走去的路途中和自己有了更多的對話。
旅遊的意義之於我並非在尋幽獵奇或者遍嚐美食,更重要的是開闊視野,探索自我,獲取更大的愛的能量。向山走去吧!山所回報給你的肯定超出你的預期。
(本文刊載於行天宮雜誌九十七年四月份號)

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向山走去~紐西蘭國家公園之旅

攤開世界地圖,熱愛旅遊的人眼光不時在經緯度中搜尋著一個目標,依據自己的喜好、心性和想像定位出一個方向和地點,然後整裝出發,實現夢想。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想要有次壯遊吧!過去一年,筆者利用在紐西蘭遊學的時間,規劃踏訪紐西蘭十四個國家公園,以步道旅行為目標,希望能實踐一次小小的人生冒險紀錄。於是抱著策馬入林的心情,使用各式交通工具,包括搭飛機、乘船、坐車、自行開車,當然更多時候是用雙腳走路,隨著地圖上螢光筆畫出的一條條美麗的曲線,完成了一次國家公園步道的完美旅行。
紐西蘭位於偏遠的南半球,素有活的地理教室之稱,國土面積中有百分之三十屬國家的保育管理單位,掌管國家公園、保護區和為數眾多的森林,其地理地形之多樣性令人驚嘆,特殊的有冰川、峽灣、活火山、地熱、噴泉、涵洞、奇岩、曲岸等等,單單冰川即有三百餘條,南島西南一帶包含四個國家公園尤為精彩,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的面積竟佔了國家土地的十分之一,而紐國政府也知道善用自己的國土資源,一方面投入大量資源保護自然環境,另一方面以完善的觀光旅遊服務設施吸引無數國際旅人飛越萬里前來參訪,國家公園更是愛好自然者鎖定的目標。
十四個國家公園各具特色,四座位於北島,其餘位屬南島。本文將簡介數座最具特色和易於到達的國家公園和各位讀者分享,無論是結伴而遊或獨自前往,這幾座國家公園都能帶給你耳目一新,此生難忘的旅行經驗,別忘了,電影魔戒和納尼亞傳奇的中土世界就是取景於此地的。
同戈瑞拉國家公園        
紐西蘭最早成立的國家公園,也是世界第四個成立的國家公園,已列為世界遺產保留地,其特色是數座仍為活躍的活火山,最高峰同戈瑞拉山(Mt Tongariro)不僅是原住民毛利人的聖山,該區域也保存著珍貴的毛利文化。而這座公園成立的背後有段頗為感人的歷程,為這處國家公園增添更具深意的成立價值。
話說十九世紀中期,歐洲人已經大量移民到紐西蘭,原住民族毛利人面臨其他種族的入侵,不僅其文化受到衝擊,土地也漸漸被割裂,當時的最高首長侯若那庫(Horonuku)酋長憂心土地與文化即將消失,於是做了一個明智又神聖的歷史性決定,於1887年將同戈瑞拉山獻給國家,使其成立第一座國家公園永遠保存這塊聖地,經過百餘年之後傲然屹立於平原上的同戈瑞拉山證明了他的睿智遠見,一如他的雕像永遠受人景仰。
該國家公園最富盛名的旅遊方式是走一趟同戈瑞拉越嶺健行(Tongariro Crossing Track),由平地爬升至近兩千公尺的火山口,前三分之一的路程上坡較為辛苦,之後登高遠望,視野遼闊,火山地形、湖泊、地熱、平原,盡收眼底。一年四季風光多變,若是冬季前往,冰雪覆蓋山頭,火山口的湖水結冰,行走於其上的經驗足以讓你忘卻一路的辛苦,提醒各位,這個季節必須由專業的領隊帶隊,穿上完備的裝備始能體驗一趟神奇的穿越火山口之旅。

亞伯塔斯曼國家公園
1642年,荷蘭人亞伯塔斯曼(Abel Tasman)在南島北端的黃金海岸停泊下錨,這位首次發現紐西蘭的歐洲人從此名留歷史。紀念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以其名命名山川地名,三百多年後,他的名字遍布該國,最響叮噹的地點就是這座迷你的海灣國家公園。
亞伯塔斯曼國家公園是紐西蘭最小的國家公園,麻雀雖小卻是可愛迷人,由南島的小鎮尼爾生趨車一個小時即可到達,想要暢遊該區的優美風光,最好的方式就是走一趟沿岸的步道,一路穿梭在翠綠的森林與碧藍的沙灘上。這條國家步道綿延數十公里,若是時間有限,可以預定不同路段的遊艇之旅,先搭船到某一海灣下船,和船家說好時間和地點在另一海灣會面,就可悠遊在藍與綠交織的純然色彩中,感受南太平洋美如仙境的幽靜。
另外一項旅遊活動是夏季不可錯過的海岸泛舟,可乘單人或多人的獨木舟慢慢滑過清澈多彩的海灣,調皮的海豚有時也會好奇的過來打招呼,讓你直想跳入海中與他們共游。這裡也是許多海鳥棲息的場所,成群的佔據崖石一角,與我們這群遠來之客遙遙相望。

西地國家公園
攤開紐西蘭地圖,南島大多數的國家公園是從西北方順著西海岸一個個連接到南方的史都華島,其中最具特色的當屬以冰川見長的西地國家公園(Wetland N P)以及以峽灣聞名的峽灣國家公園。西地國家公園中最具代表性的兩條冰川是福克斯(Fox)和法蘭約瑟夫冰川(Franz Josph),幾乎是南島旅遊必到之處,特殊的地理景觀令人望之讚嘆。來此不妨參加趟冰川之旅,體驗穿越藍色冰宮的絕美感受。由於近幾年氣候變遷的快速,冰川消退的情況日益嚴重,此地正是見識地理活動的最好場所。
距離西地國家公園北方不遠的葩葩羅亞國家公園(Paparoa National Park)以特殊的海岸地形見長,不妨列入旅遊路線。普拿凱基(Punakaiki)的煎餅岩風景區可觀賞到崎嶇多變的風化岩地形,除了名聞遐邇的形似煎餅的奇岩之外,海水高潮期可以觀賞到由岩層縫細激發而出的噴水,洶湧的噴氣聲之後剎時形成一道彩虹,總是令在場的遊客驚呼連連。


峽灣國家公園
峽灣(Fiordland)國家公園是紐西蘭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以浩瀚的峽灣地形列入世界遺產保護區,其中最富盛名的當屬米佛峽灣(Milford Sound)和道哲佛峽灣(Doubtful Sound),由於地形的崎嶇險峻,人煙罕至,因此保留著原始的自然生態。該區域蘊育著數目可觀的特有種生物,也是稀有物種保留的重要棲地。

飽覽峽灣國家公園的美景有兩種方式,其一是搭乘遊艇盡賞壯闊的峽灣景觀,峽谷兩旁是峭壁絕崖,豐美的瀑布流洩於群山之間,更增此地的靈秀之氣,彷彿初入一片亙古以來未曾改變的原始之地。
喜歡登山健行的朋友,園區內有數條經典步道可以挑戰一下自己的體力;如米佛步道、魯本特步道、凱佩勒步道等,走一趟三天兩夜的步道可以深入森林、河流、湖泊、草原、高山等奇美的自然美景中。為登山客設置的山屋設備齊全舒適,因此吸引許多國際人士千里而來,據說熱門山屋在半年前就會被預約一空了。

庫克山國家公園
這座國家公園正是以全國最高峰庫克山(Mount Cook(3753公尺命名之,園區內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多達十九座,百分之四十的面積覆蓋著冰川,是座名符其實的山岳型國家公園,也是愛山者必來朝拜之處。紐西蘭人愛德蒙.希勒瑞爵士即是以庫克山為訓練基地,於1953年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成為首位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名人,而今不僅在園區內豎立著他的雕像,紐西蘭的鈔票上也可看到他的英姿,可見紐國人對他的尊崇。
庫克山雖難登頂,不過別以為只有登山客可以親近它,事實上一般遊客很容易就近觀賞它壯麗的容顏,從山腳下的遊客中心循著步道前往,行經草原、越過河流、循著冰川,無論你在哪個角度,庫克山總是或遠或近的展示他巍巍的山貌,像塊魔石般的吸引所有人的目光朝他走去。
除了終年白雪覆頂的高山景觀之外,夏日野花盛開,金鳳花、高山雛菊、百合花等恃放草原,徜徉在遼闊的曠野,近賞野花,遠望群山,絕對是視覺與心靈的極佳饗宴。

山的回報
以觀光事業為經濟發展要務的紐西蘭,懂得善用本身的國土資源,同時堅持以環境為重的環保政策,雖然位處偏遠的南太平洋,卻能在經濟與環保兩者間取得平衡,並在國際的舞台上獲得眾人的讚賞。近年來更是成為許多國際青年前來學習語言與探索自我的新天地。筆者在旅途中所遇到的旅人無論男女老少,神態總是神采奕奕,而親切的紐西蘭人回應給我的也是親切的笑容和友善的問候。我想美麗的環境自然會培養出和善的文化個性吧!
回顧這次的國家公園之旅,彷如翻看一頁頁精彩的圖片故事,壯麗的風光搭配一則則溫馨的故事插曲,間或一些狀況外的艱辛歷程,為每一段旅程寫下了難以忘懷的故事集。而這次的小壯遊不僅是旅遊技巧的磨練,也在獨自一步步向山走去的路途中和自己有了更多的對話。
旅遊的意義之於我並非在尋幽獵奇或者遍嚐美食,更重要的是開闊視野,探索自我,獲取更大的愛的能量。向山走去吧!山所回報給你的肯定超出你的預期。
(本文刊載於行天宮雜誌九十七年四月份號)

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佐賀的超級阿嬤在哪裡?

  某年的生日,我請了半天假到位於松江路的93巷人文空間享受十分書香的午茶,那一天是我的生日,本想一個人搭平快火車在第四十個車站下車旅行,但是不得不的工作,讓我的計畫泡湯。
    這間天下出版社經營的複合式餐廳,陳列該集團的新書,賣書也兼賣簡食,非假日的下午仍然桌桌客滿,我環視了一下四周,沒有滿意的位置,便往地下樓的兒童讀物區走去,還好這裡只有兩張沙發,也沒有人佔據,問了一下服務生可否在樓下喝茶看書,她說沒問題,於是我點了一杯,獨自佔有了一個小小的溫馨書房一個下午。
    架上有很多新書,我想找一本輕鬆小品來閱讀,此刻我需要的是一本好看、快讀,讓人心情愉快的讀物,而且可以在一個下午就讀完,翻了幾本之後,一本漫畫封面的書吸引了我的注意,前陣子曾收到朋友寄來的某段內文,幽默又發人省思,早想找來看看,今天就好好來看看這本轟動日本的暢銷書--「佐賀的超級阿嬤」。
   

    一頁頁的翻看著,我隨著作者生動描述他童年寄住阿嬤家的點滴甘苦生活,邊笑邊哭,內心既激動也感動,這位平凡的阿嬤,以其堅毅與幽默的人生態度面對貧窮的大戰後生活,不卑不亢的贏得眾人的敬佩,也影響作者一生至深至遠。
   故事的內容我不在此贅言,有興趣的朋友到書店或圖書館很容易就找得到了,我要說的是我做的一件好玩的事。
   我啃書向來神速,這本頁的書,在一般速度下花了一個半小時閱畢,闔上書頁後,我的眼角仍淌著熱淚,內心暖暖充滿喜樂,這是一個美好的生日禮物,遠勝於任何禮物,我覺得我應該做一件好事才行,當下,一個念頭產生;應該讓這本書代替我去旅行,那麼來玩一個遊戲吧!我在空白的蝴蝶頁上這麼寫著:
讓書去旅行運動
這是一個閱讀文化的實驗
讓一本好書在不同空間中被不斷閱讀
它不在圖書館中,也不在書架上
而是鋪放在喜歡閱讀書頁的雙手中
傳閱下去 讓它去旅行
2007/4/17 閱畢者 請寄回圓神出版社
最後送回作者 島田洋七的手中
Ps.請在任何空白處留下註記,像→
第一站 2006/4/17 93巷人文空間/葉子


    我一下子被自己這個想法搞得很興奮,但得想想下一站要送去哪才行,總不能就把書放在沙發上,這樣太沒創意了。哪裡好呢?公車上好嗎?不會被老伯伯撿去送到圖書館吧!這樣就失了我的原意。公園如何?要是下雨或被流浪狗叼去可不行。
    啊!有了,機場是個適合的場所,大部分到機場的人都是去旅行的,跟他們去旅行不就是我的目標嗎?
    接著我付了書錢,騎著機車載它到第二站—松山機場。傍晚時刻,機場顯得冷冷清清,我走上二樓空蕩蕩的只有清潔人員在打掃,環視一下,選了擺簡介的架子,把阿嬤放在各地旅遊介紹的旁邊,就看她喜歡去哪裡旅行了。
    事情就這麼過去,我也沒和別人提起,直到有一次和方力行老師在小酒館喝酒不經意的提到,他覺得頗有意思,還寫了一篇短文刊載在某報上。我曾將之轉寄給一些好友看,但事後也就淡忘了,隔一年的生日人在紐西蘭 ,雖然很想打電話給圓神出版社問問看,但是不知要問誰,恐怕要花一番唇舌解釋,因此就又不了了之。
不過有一件事我十分質疑,大概就在方老師文章發表之後沒多久,某一個出版集團發起書的旅行活動,和我的構想很接近,只不過加上一些可追蹤的鼓勵方法,讓書不至於納為私有,從此定居某人書櫃上。
    我強烈的懷疑某位出版界的企畫人員看到方老師的文章之後,加以規劃執行。唉呦~我的創意被抄襲了,不過還是挺開心的。
    又過了一年,生日這天忽然又想起這件事,實在很想知道阿嬤流浪到哪去了?在台灣還是在國外?有多少人在書頁上寫下感動的文句?還是仍停留我當初所寫的首頁上。
   島田的阿嬤已經上天堂了,電影也曾在台灣上映過,我又突發奇想,想要找到這本書,把它送給島田先生,請他在阿嬤的祭日時奉上許多人的感動。
    各位朋友,請傳給你的朋友,發出全球尋書令,各國朋友也代為翻譯一下,若書在非洲的某個國家,豈不有意思極了!
葉子
以下這段copy from 該書的書摘,供做參考。
清貧生活中的富饒心靈
洋七這個傢伙,竟然擁有阿嬤這麼棒的資產!
國際大導演北野武 感動又羨慕真心推薦
  
八歲那年,昭廣從廣島來到佐賀鄉下的阿嬤家,迎接他的,是一間破爛的茅屋,以及曾經帶著七個子女辛苦熬過艱困歲月的超級阿嬤。雖然日子窮到不行,但是樂天知命的阿嬤總有神奇而層出不窮的生活絕招,在物質匱乏的歲月裡豐富了昭廣的心靈,讓家裡也隨時洋溢著笑聲與溫暖……
昭廣與阿嬤的神奇對話:
「阿嬤,我英語都不會。」
「那,你就在答案紙上寫『我是日本人』。」
「可是,我也不太會寫漢字。」
「那你就寫『我可以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
「我也討厭歷史……」
「那就在答案紙上寫『我不拘泥於過去』。」
超級阿嬤教你輕鬆省下三餐:
當我小學三年級放學回家,書包還沒放下就嚷著:「阿嬤,好餓哦!」
可是家裡那天一定什麼都沒有,外婆冷不防回我一句:「是你神經過敏啦。」
窮極無聊的我嘀咕著:「幹什麼好呢?出去玩吧!」
外婆竟然對我說:「出去玩肚子會餓,睡覺吧!」
才下午四點半耶!但是天氣太冷,我乖乖鑽進被窩,不知不覺睡著了。
可是,晚上十一點半還是餓到醒過來,搖醒睡在旁邊的外婆:「我真的是肚子餓啦!」
這回她卻跟我說:「你在作夢!」
好不容易撐到天亮,心想終於可以吃早餐了,沒想到外婆竟然說:「早餐昨天不是吃過了嗎?趕快去上學,學校有午餐可以吃!」
這........

2008年4月4日 星期五

水餃maker

我現在有個新封號--「Dumpling maker」(水餃製造者),阿德先生取的,因為我經常花很長的時間待在廚房製作水餃,最高紀錄是一天八個小時。

這位羅漢腳只會做簡單的速成食物,剛來德國的幾個禮拜,不是義大利麵就是披薩,我的胃很是不爽,於是巧婦只好使出看家本領,想辦法在有限的食材中搭配調理出各種台式料理,這位老兄胃口很好,對於我的食物讚不絕口,從不挑嘴,而且自動把廚房讓給我,從此本姑娘就變成他的專用廚娘了!

現在每個星期至少花上一、兩天的時間在廚房製作水餃,從揉麵團--桿麵皮--切菜做餡—包水餃,看似不複雜的程序,由於完全手工,還挺花功夫的。在台灣雖然常常幫媽媽包水餃,但僅限於最後的程序;包水餃—煮水餃—吃水餃,水餃皮買現成的,一斤就可以包很多。但是這裡沒人聽過dumpling,更別提水餃皮這種外星球食物,所以一切就自己來吧!先上網看看有什麼獨家秘方,大致瞭解一定的比例和做法程序,開始發揮無中生有的本事。


第一次製作麵團時,因為沒有磅秤,大概捉個麵粉和水的比例將就將就,也沒有桿麵棍,完全用手工壓,結果麵團太軟,做出來的水餃大小不一又容易破皮,有三分之一的餡落入水中成為水餃湯。

第二次調整水的比例,麵團感覺比較結實,但是手壓麵皮太累了,於是找了個圓形的玻璃杯代替桿麵棍,快要完成時,玻璃杯應聲破裂,碎片散入麵團中,只好整團丟棄,結論是玻璃杯是空心的,當一邊壓力過大時一定會破,還好我的玉手閃得快,不然水餃沒吃成還弄了一手血腥可就難看。

阿德看不下去,買了小磅秤和桿麵棍,這下功力大增,材料可精準度量,水餃皮的製作也快多了,但如何做出大小一致的水餃皮呢?經過測試,我們選用直徑約六公分的杯子當壓模,一次可以很快速的壓出十幾個水餃皮。

爾後做水餃皮已不是問題,已經精準拿捏出麵皮的厚度,可以顆顆完好的浮出滾燙的水面,而且咬勁恰好,不輸市場買的。

接下來就是內餡的巧妙變化,水餃有兩大要角—絞肉和高麗菜,有了這兩樣一切好辦,還好這裡容易買得到。不過阿德喜歡精肉,比較沒有油質,似乎加點肥油的口感會比較好,至於高麗菜也得選對才行,有一次買到一種肉質粗硬,一棵重達兩公斤的品種,差點把菜刀砍斷,切到手破皮,其味道和口感完全不對,所以先選對主角,接下來就隨意加些配角,例如韭菜、紅蘿蔔或粉絲,再放些大蒜和薑末,味道十之八九不會太差。

阿德愛吃極了,並且好康到相報,逢友便問人家喜不喜歡中國食物啊!我女朋友做的水餃很好吃,還邀請人家來家用餐。誰會說不好呢?結果每次就得花一整天的時間做水餃,通常只夠應付一餐而已。後來我跟阿德說你不要老是提水餃的事,他說我沒有說水餃啊!我是說中國食物,你可以做點別的。喔!還真謝謝你的提醒。

他喜歡水餃可以歸納出幾點原因;一、水餃美味健康。二、一次可以包很多放在冰箱,隨時烹煮快速簡單。三、成本便宜,符合他節省精算的個性。平均一公斤的麵粉和一公斤的絞肉加半公斤的蔬菜可以做200粒水餃,食材成本約9歐元,折合台幣約450元,每粒水餃不到2塊半台幣。四、包水餃很花時間,這樣我就不會吵著說很無聊。

說到這裡想到一件很Q的事,上回他到台灣時,有次在店裡點水餃吃,熱騰騰的水餃上桌時,見他東張西望的不知要找什麼,問他要什麼,他說有沒有奶油?問他要奶油做什麼?原來他想水餃皮白白的,應該沾點什麼醬,外國人習慣水煮的食物沾點奶油吃,我聽了差點沒把含在口裡的水餃噴出來,還第一次聽說有人吃水餃沾奶油的。我告訴他吃水餃要沾醬油,最好是和著大蒜一起吃,他一試之下,果然大讚味道很相配。

有回我在包餡時,剩下一些水餃皮,他突發奇想說試驗一下別的材料,於是自己切了洋蔥、蕃茄、起司,再加上義大利麵醬混在一起,製作了數個義大利麵醬水餃,這種奇怪的組合實在不配稱為水餃,可想而知味道之奇怪,我把那幾顆怪東西煮好放在他盤子,他默默的吃完也沒說什麼,從此不再提義大利麵醬水餃了。


食物是一種文化的表徵,文化不僅形塑我們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慣,也約制了我們對食物的喜惡。我不是個挑食的人,但是西方的食物和冷式飲食習慣實在很難適應,還好自己喜歡做菜,樂於將各種食物以實驗的精神再創作。回想小時候家裡開小吃店,當時要做很多粗活,童年生活並不輕鬆,總希望快點長大,以後遠離庖廚,如今卻樂於烹飪,我想也許有一天人在異鄉,或許可以賣水餃為生也說不定。

有句話說:「好吃不過水餃、舒服不過躺下」,我現在就是奉行這樣的生活態度。

2008年4月1日 星期二

零度℃賞蛙記

有一次阿德先生晚上騎腳踏車經過附近的道路時,看到有人拿著手電筒在路邊草地上搜尋東西,他好奇停下車一探究竟,原來那一帶是青蛙的棲息地,每到繁殖季節,保育義工就會在夜晚幫助他們過馬路,他知道我喜歡青蛙,還跟他們要了聯絡電話,打算哪天晚上帶我去看青蛙。

那天他打電話約好一位義工九點在路邊碰面,可惜白天下起雪,氣溫忽然下降,這對於賞蛙很不利,但已經約了人,只好戴上厚厚的外套、帽子、手套和手電筒,準備夜訪德國青蛙。

戶外的氣溫非常低,大概接近零度了,我心想肯定看不到什麼青蛙吧!依照在台灣賞蛙的經驗,最好的賞蛙時機是下著毛毛雨,不冷也不熱的早夜(晚上七點到九點),不過既來之則安之,先把攝影傢私給準備著。

前來的這位義工是個中年婦女,職業是程式設計師,每個禮拜花幾天的晚上來這裡執行保育工作。她遞給我們一本賞蛙小手冊,簡單的介紹這裡可能看到的蛙種,和她的工作事項,然後就帶我們巡視沿著路邊埋設的水桶,我們看了幾個都是空空的,心想不妙,今天可能要摃龜,還好,還是有幾隻不怕冷的蠑螈和蟾蜍出來覓食,我普愛動物,沒有偏心,拍了幾張定裝照後,打算等天氣好一點再過來看看。

義工阿姨倒也熱心,很有耐心的等我們拍照,還幫一身泥沙的蠑螈和蟾蜍淨身一下(捉到溪邊洗澡),以便美美的讓我們拍個夠,阿德的閃光燈超強,我提醒他拍幾張就好,以免這些模特兒從此失明,阿德生性善良,我這麼一說,便收斂許多。

路邊看不到青蛙,我們往旁邊的大水塘走去,一到水邊就看到幾隻蟾蜍載浮載沈的躲在枯枝和石縫中,這種青蛙和台灣的盤古蟾蜍長的差不多,學名叫Bufo Bufo,我們一接近即轉身以優雅的泳姿沒入水中,非常的不給面子。


水邊有一排枯黃的芒草,用手電筒探照,黑烏烏的不見蛙影,義工說近一點看吧!不看還好,一看嚇一跳,那黑烏烏的一整片全是青蛙卵,成千上萬的黏聚在一塊,很像是整桶可可(請台語發音)的粉圓倒在水邊的感覺,阿德沒見過這個景象,驚呼神奇。我也沒看過這麼壯觀的青蛙卵塊,推測可能大型赤蛙幹的好事。但他們的爹娘在哪呢?尋尋覓覓,終於看到幾隻躲在草叢間在窺探我們。他們一定是被我們的聲音和燈光給嚇著了。


當晚雖然沒有看到很多的青蛙,但還是滿心歡喜新發現。能夠在異鄉從事我喜歡的夜間蛙類觀察,結識當地的義工朋友,也是一種豐收。由於這位阿姨不太會講英文,我只能透過阿德先生從中翻譯解釋,大致瞭解一點當地蛙類保育的事情。這是我所觀察到的幾件事。

一、 根據手冊上的資料顯示,南德這一帶有十種青蛙,包含三種蟾蜍和一種樹蟾。當晚所見的是最常見的蟾蜍和赤蛙。圖片顯示赤蛙居多,有幾種和台灣的蛙類非常相似,如牛蛙、金線蛙、長腳赤蛙和中國樹蟾。

二、 這位義工隸屬於一個保育團體,主要是從事棲地的管理和物種的保育,我們所到之處是在一個山丘的山腳下,兩塊距離約一公里的濕地被馬路分隔開來。當繁殖季節,兩邊的青蛙會互相往來求偶,先前大概有很多青蛙為愛而慘死輪下,因此該組織在道路兩旁設了護欄,以防止他們自行過馬路。護欄的設計是在兩個濕地直線方向再往右右方向各約一公里沿著馬路架上帆布,帆布高約五十公分,光滑的材質讓青蛙無法攀附上去。然後在靠近帆布的地方每隔50公尺處埋上一個深底的桶子,這樣子當青蛙接近帆布又爬不過去的時候,自然會朝兩邊移動,走著走著就會掉到桶子裏。

三、 如何讓這些青蛙安全抵達對岸呢?這就是義工每晚的任務了。據阿姨說,他們會有幾個人一小組,在繁殖季節輪流前來執行義務,通常是晚上九點到十一點,這時大部分的青蛙都已經掉入坑洞,就等著義工把他們一隻隻捉起來,集合在一個手提的水桶中運過去。當然草地上若有發現漏桶之蛙,也一併逮過去。阿姨說,最多時候一個晚上捉上三百多隻咧。

四、 我們住的地方是鄉下,附近有很多自然的野地,常看到小心鹿、小心兔子、小心老鷹、小心野雉,當然也有小心青蛙這類的警告路牌。儘管這兩塊濕地不大,也沒什麼特殊之處,但是看到他們運用並不麻煩的設計,就能幫助無數的青蛙(包括蜥蜴等)免於傷亡,實在可以提供台灣眾多蛙友和保育單位之參考。


    寒風淒淒,我們的第一次賞蛙雖然蛙況不佳,不過倒也挺開心的,期待過幾天等天氣回暖些,再來拜訪這些可愛的朋友,到時候也許就可以看到無數的小蝌蚪孵化了!

2008年3月29日 星期六

南德的這場雪

3/23復活節,竟然下起雪來了,前一分鐘還陽光普照,轉個身竟飄起雪來了,接著一整天就在陽光、濃霧、飄雪、落霰的交替變化中,倚在窗邊看了一天猶如四季的景觀動畫。

好友前天打skype問我是否回去投票,我說這次恐怕要缺席了,但還是緊張的等著開票結果。打開電腦看一下選舉結果,比我預期的揭曉時間來得早,比我想像的票數差得太多,台灣又做出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這樣的結局或許早在預料之中,但是竟差了兩百多萬票,不是兩萬多票,而是十分之一的台灣人口。我幽幽的看著窗外的飄雪,掉下了憂國憂民的眼淚,正在桿麵皮的他緊張的過來問我怎麼回事,我說選舉的結果令我很擔憂,他問我為什麼?這其中的複雜原因怎能用瞥腳的英文跟他解釋呢?他想用沾滿麵粉的雙手拍拍我的肩膀安慰我,並試著瞭解一點梗概。
?是不是選出來的政黨你覺得不好?
嗯!
是不是他們只談經濟怎樣,但不關心環境
對!(你怎麼知道?)
這是新的政黨嗎?
不是!
現在這個舊的執政黨你覺得比較好一點點是嗎?
我也不喜歡(不知怎麼回答!!!)
他們是不是說選他們就會變得比較富有!
(你怎麼又知道了?!)
媒體也都這麼說對不對!
天啊!你不是從不看電視的嗎?
可憐的品妤,德國也差不多是這樣啦!幾乎全世界都這樣,他們告訴世人選我就會變得有錢,事實上就是有錢人更有錢而已!德國的政府也是這樣,但是失業率還是節節高昇,我們不用煩惱太多,沒有用啊!
看到這裡希望還沒把我的信刪掉,以上只是前言,正文如下:
話說阿德先生看我鎮日鬱卒的樣子,提議說要我們去玩堆雪人。他說這場雪會維持一個多星期,很難得的是這個季節還在下雪,這是他在德國見過最美的雪景喔,我很幸運的。嘿嘿!在台灣賞雪得買門票或者千辛萬苦塞車到高山上去,這裡出了門就像童話故事裏的白雪世界。此時適逢復活節假日,家家戶戶的窗台都妝點的很漂亮,順便看看人家如何佈置庭園也很不錯。就是嘛!幹嘛在這麼美的地方煩惱我無法解決的事,辜負大好的時光,反正聖君在世,一切都會美好幸福起來的。(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個小鎮才幾百個人口,站在山坡上就能數得清楚小鎮總共有幾間房子,這一帶都是這種小而美的鄉村社區,紅瓦白牆的斜頂磚屋是主要的建築形式,小鎮上少不了的是教堂、一兩間餐廳和雜貨舖,逛逛村子不難發現一些年代久遠的老式建築,有些甚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保留下來的大部分是馬房和倉庫,高而厚重的牆面和偌大的木門,好似裡面以前住的是巨人,現代人講究的舒適的居家空間,用的材料當然是現代化的建材和格局,不過整體而言,房屋造型都很優雅,除了大都會,幾乎沒有高樓(最高的就是教堂的尖塔),還有一點本人挺欣賞的,就是他們房子的窗戶超多(沒有鐵窗這種東西啦!),而且妝點的很美,窗簾挑選的是滾著美麗蕾絲邊的白紗,窗台上置放著盆栽,花朵和玩偶,對外的樓梯玄關也會放著一些藝術品,總而言之,他們的居家布置不是只有裡面,而是讓每一個路過的人都能欣賞到,是一種由內到外的美學生活態度。我問阿德先生,他們把可愛的小熊維尼放在門口不怕被人偷走啊!阿德白我一眼,誰會這樣做啊!我說,我爸媽把安全帽放在家門口的鞋櫃上都有人偷走。
??我們倆帶了兩棵核桃就出門去,阿德先生摸摸地上的雪說今天的雪最適合堆雪人喔,因為太冷的雪很硬無法成團,太濕也不容易成形,連續下雪的第二天最好。我們爬到較高的山坡上尋找雪人的誕生地,越冷的地方雪人才可以活久一點。接著他先示範如何堆雪球,方法及步驟如下:

  首先先捉捏一團雪球然後順著往前推滾,因為雪下蠻泥濘的,所以帶起了一些泥土和落葉,看起來髒髒的,不過沒關係,等會兒再來打雪。
  滾好大的,再滾一個中的的疊上去,接縫處要用雪補牢一點,然後捉起乾淨的雪把身體補一補,覆蓋掉污點。
  接著就是頭部了,捏一球小的,然後就發揮創意畫龍點睛,因為沒有準備太多道具,撿了樹枝當鼻子,兩棵核桃就是眼睛囉,嘴巴呢?阿德先生用泥土畫出了弧形,不過一會兒,泥水就暈開了,好似吃了滿嘴的巧克力,所以再用白雪幫他擦擦嘴巴,再戴上我的帽子就大功告成了,阿德先生很滿意,問說要取什麼名字,我用0.3秒的時間回答:品可(Pinyu+Michael)

  第二天我們去探望品可時,他竟然往後腰折了,推測是昨晚風太大所致,我們把他扶起來之後,接上帶來的紅蘿蔔當鼻子,再幫他孔固力一下,他又恢復了笑容。


  隔天雪勢更大,阿德先生打電話邀請朋友一起去玩雪,開了一個多鐘頭的車子到一個雪場,他的朋友帶來兩個雪橇板,我們兩對老男女就混在一群年輕人和小孩中玩起這種安全的滑雪遊戲,這種雪橇板的樣式很多,不外乎是一兩塊長條狀的板子幫助滑雪而已,去年我在紐西蘭的時候,有天和朋友去看雪,開車經過一個開放的山坡時,看到許多人在玩雪,我們沒有道具,但車上有塊廣告用的瓦楞板,就拿來充當滑雪板,兩個人玩得可是不亦樂乎,現場還有人用塑膠袋也是照玩不誤。

  這個雪場非雪季時也是個風景區,步道上三不五時的立著各種童話故事的畫板,我雖然看不懂德文,但看圖就會說故事了,像是小紅帽,白雪公主,青蛙王子,還有一些挺可愛的設計,例如在樹上立個牌子問這棵樹有多高,樹圍是多少?雖然林相很單調,不過一些遊戲性的設計倒是讓人走起來不會覺得無聊。

 
生平第一次在雪地呆這麼久,在大雪紛飛的森林中踩著及膝的深雪也是一種難得的經驗,白雪覆蓋下,大地所有不盡完美的細節全都穩藏無形,只呈現出柔和的曲線和單純的色彩,我仰頭讓雪落在我的臉上,輕輕柔柔又冰冰涼涼的,正在感受這浪漫般的雪地獨處時,後腦杓冷不防挨了一記雪球,原來是阿德先生想跟我玩打雪仗,這傢伙真欠揍,看我不賞你個大冰塊不可。

  我已把這幾天的雪景照片放在網路上,請大家上去瞧瞧。
http://picasaweb.google.com/ecoyeats/LFvGxK

2008年3月3日 星期一

上網奮戰記

    自從和阿德先生來到這個很多鳥生蛋的小鎮之後,過著非常平靜的鄉間生活,每天除了用望遠鏡偷窺窗外的鳥群吵架之外,就是遊走在公寓裡的各個房間中。當然一有好天氣也是會出去走走,不過德國這時也是濕冷的冬季,即使好天氣,氣溫也常低到將近零度,我寧願窩在家裡繼續我的”鳥類生態觀察”。

我現在很閒喔!什麼是很閒的感覺呢?就是每天要做的事不多,所以每件事花的時間就相對的長很多,舉例說明;我們每天睡飽之後花兩個鐘頭賴床,早餐連著午餐已近中午,一天洗兩次澡,刷五次牙,其它時間就只是”看守”電腦和電視而已。
很想打我是吧!別這樣,我其實很想回去說,倒不是太無聊,而是兩件事困擾著我,其一是這裡的食物對我而言實在很無聊(不過比紐西蘭好多了),天天奶油加起司,肚子咕咕叫之外,還不時製造出響徹雲霄的fart(不知道的請查字典),還好房間裡只有我和阿德兩個人,已經習慣彼此心照不宣的暗笑著。

另一件事可大條了,我們為這件事奮戰了三個星期後,徒勞無功,然後自我安慰說,十年前(有那麼久嗎?)沒有網路也是活的好好的,所以我要堅強勇敢的度過這段不能上網收發e-mail、查資料、打電話和msn的日子,儘管必須趕快交一篇文稿給雜誌社,用skype打電話回家報平安,查信用卡的消費紀錄,以及關心一下小馬和小謝又有什麼抓耙子的新鮮事,但是每件事我都無能為力,因為我無法上網。
倒不是電腦壞了,或者這裡沒有網路可用,事實上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網路,從我們的房間也可以搜尋到別人家的無線網路,但是家家保密防諜嚴密,沒有密碼根本沒有用,為了要上網我們倆費盡心思,事情複雜的程度真是匪夷所思,若你們有耐心看下去,也會為我流下一滴同情的眼淚。
話說當初阿德先生預定這間度假公寓時,已經問過是否有電話可用(這樣至少可以撥接上網和打電話),但是待我們跟房東老太太詢問時,她斷然的拒絕我們,並表明房租已經算我們很便宜,她向來不提供電話使用的,即使我們再三懇求,她仍然冷若冰霜的搖頭。Ok! 接下來才是事情複雜的開始。
阿德先生安慰我說,不然我們搭公車去臨鎮找網咖好了,搭公車不過半個小時,但是我們花了兩個小時在鎮上詢問,結論是那裡沒有網咖,還要再搭半個小時的火車去更大一點的鎮上才有,但是那天天色已晚,於是我們折返回家。
因為要趕緊把文稿傳給我的朋友,我垂頭喪氣的走在刮著冷風飄著細雨的黑暗裡,十分的沮喪,阿德先生看我如此,便說他有認識幾位鎮上的朋友,雖然不太熟,也許可以問問,借用一下網路,於是我們去敲了A朋友的門鈴,沒人在家。那還有B朋友,有人答鈴耶!「哈囉!你好,我是阿德啦!好久不見,….是啊!一年多有了,….是這樣啦!我女朋友需要上網寄個信,可不可以借用一下網路啊!……這樣喔~那我們明天見囉!」,B太太正在洗澡,要我們明天晚上再過來,我們甚至連大門都沒有進去一步。
我的頭縮得更低了,阿德先生說沒有關係,還有C朋友,一位以前的房東太太,那裡可能有無線網路喔!於是前往按了第三次鈴。開門的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太太,待阿德說了一串德語之後,我們被請進家裡,我快速的寄了文稿之後,阿德催促我不要太久以免打擾人家,於是我得以使用十分鐘的網路,並偷偷的寄下網路密碼,臨走之前以大恩難回報的笑容再三感謝這位好心的老太太。
我告訴阿德先生我們可以把電腦帶到他家附近偷偷使用耶!他搖搖頭說:人家的院子那麼大,妳站在那裡誰都看得見,我才不想做這種像小偷的事咧!
雖然我把最迫切的事解決了,但是仍想上網看看信,於是要求阿德先生明天再去B朋友家用網路,免得言而無信,人家有說明天可以去啊!
隔天前往B太太家,她非常開心的歡迎我們,因為她的電腦有些問題無法解決,正需要阿德這位電腦工程師幫忙,而且她家有無線網路耶!照例上網需要密碼,她給了我們一組數字,我滿心歡喜的等待網頁打開,結果這組密碼竟然是錯誤的,不知是誰已經變更了,所以只好在那裡乾瞪眼。
又隔天我們在前往A朋友家試試看運氣,他家雖沒有無線網路但有電話線和Modem,我的電腦不知何故,無法使用電話撥接系統,但Modem向來沒問題,接上之後也顯示已經接通,但就是開不了網頁,阿德說德國的網路系統比較複雜,所以還要裝上特殊的軟件才能開啟,總而言之就是沒路用啦!
真是想去撞牆,我是說拿他的Modem撞牆,怎麼會有這種事啦!
天無絕人之路,阿德還有D朋友—雜貨店的老闆娘,她答應我們過幾天的白天可以去她家使用網路兩個小時,於是我們好幾天都處於期待的心等待那天快點到。
好日子終於到臨,我們順利的使用了兩個小時的無線網路,而且她也答應我們當她不在家時可以在室外使用沒有密碼的網路,儘管戶外的天氣冷颼颼,我仍然覺得是個天大的恩惠。
隔天早上我穿上厚厚的衣帽,興沖沖的來到她家的庭院打開電腦,網路連線是接通了,訊號也顯示很強,但是網頁竟然出現無法開啟的訊息,試了又試,還是無功而返,這下連我的網路系統都罷工了!唉呀!真是無語問蒼天。
事情似乎應該告一段落了,認命吧!阿德看我鬱悶到了極點,不停的說話要安慰我,但是她不瞭解女人,囉哩囉唆的,聽了更加生氣,於是我們倆還起吵架來,我持續頭痛了好幾天,而他則是扁桃線發炎。
前幾天他跑去鎮上買了一樣東西,T-Mobile,透過一片行動電話的晶片卡連接網路系統,可當作無線網路使用,這玩意不知台灣有沒有,不過似乎是最後的救星,但此時我已心灰意冷,有預感不會成功的,事實上最後也證明那根本是重看不重用的產品,速度比原始的撥接系統還慢,根本打不開網頁。
各位看倌,你們有沒有覺得耐悶,那我是怎麼發這封信的?方法是我先把所有中文文稿打好(由於阿德的電腦沒有中文輸入的軟體)copy到他的電腦,然後透過電話撥接方式連上網後發出去的。
我們兩坐在餐桌上感嘆著,為什麼一件簡單的事,在德國顯得困難重重呢?然後開始討論起是否要長久住在德國呢?我說德國恐怕不是我的地方(Germany is not my place),阿德先生說台灣絕對也不是他的地方(他被台灣的天氣和交通嚇壞了),那哪裡是我們的place呢?我們異口同聲說:「紐西蘭」。
這位行事向來slow的先生似乎下定決心要開始辦理移民的事,我心裡想著,也許一件事情的不順利正是促使我們往另外一個方向走的指標,這麼想著,心情漸漸好了起來,頭痛也不藥而癒了。
我的德國旅居才正開始,希望下回有更有趣的事和大家分享!